软件造价审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和步骤。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审计方法和步骤:
合同工程量复核
审计人员需要根据设计文件、图纸、竣工资料等计算合同工程量,并审查是否存在工程量与工程实际不符、重复计算、计算错误、错项和漏项等问题。可以采用对比分析法、抽查法、利用经验数据判断等方法进行审计。
变更工程量复核
以施工合同为基础,审查因设计变更增减的工程量,核实全部工程量。重点关注材料价差、设备、材料价格确认单等,审核工程(设计变更)联系单及工程签证单,剔除不符合合同规定及现场签证制度规定的签证单。
单价复核
按合同规定的结算条款、投标报价清单、有关定额、取费标准审核结算书,确保单价计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单价调整情况复核
核实材料用量、材差和调价系数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和适用时限,确保价格调整的合理性。
措施费复核
核实措施费等的计算基础、适用范围,确保措施费用计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转包分包情况审查
关注软件实施过程中的转包分包情况,分析转包分包单价,审查软件价格是否虚高。通过对比项目中标价格和中标企业的转包或分包价格,揭示是否存在高价中标的情况。
合同执行中的变更情况审查
审查软件开发或采购合同执行中的变更情况,确保变更内容符合合同约定,防止因变更导致软件造价虚高。
关注开发企业的成本结构
采用“拨洋葱”模式,从最终采购用户开始,跟踪采购链条,直到最终开发企业的销售价格,从而搞清楚软件的实际价格。
审计方法的选择
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审计方法,如全面审计法、标准图审计法、分组计算审计法等。全面审计法适用于工程量小、工艺简单、造价编制或报价单位技术力量薄弱的情况;标准图审计法适用于按标准图纸设计或施工的工程;分组计算审计法适用于分项工程较多的项目。
事前、事中控制
强调审计机关的监督职能,加强工程造价的事前、事中控制,改变旧的审计模式,大力发展工程造价跟踪审计,以减少审计滞后性、提高审计效率和监督效果。
资料审核
在工程结算审计前,对项目的相关文件资料进行详细审核,包括项目立项文件、设计图纸、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合同文本、施工变更签证、竣工图纸等,确保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可靠性。
通过以上步骤和方法,审计人员可以全面、系统地对软件造价进行审计,确保软件采购和开发的成本合理、真实,防止虚高和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