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观察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游戏主题
幼儿游戏的主题是什么?
主题是如何确定的?
主题与生活、与教育教学有何关系?
主题的稳定性如何?
主题是如何转移的?
游戏角色
幼儿游戏中有角色分配吗?
角色是如何分配的?
角色分配过程中是否有冲突?
冲突是如何解决的?
幼儿的角色意识如何?
角色扮演的水平如何?
对材料的选择和运用
游戏过程中喜欢选择和使用哪些材料?
材料是如何使用的?
使用材料时是否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
是否有更多的以物代物的假想性游戏行为?
是否能灵活地处理材料不足的问题?
游戏的时间和开展
是否有充足的游戏时间?
是否有过多的等待和过渡?
是否给予了幼儿充分的自主?
游戏场地和材料
游戏的场地和材料是否安全、卫生?
场地各区安排是否有空间浪费和拥挤现象?
场地标志是否清晰,规则要求是否合理?
材料是否充足,难度是否适宜?
游戏心理氛围的建设
幼儿是否积极参与游戏?
幼儿的情绪状态(愉悦、专注、紧张等)如何?
幼儿是否有目的、专注地参与游戏?
幼儿在游戏中是否有成功感和满足感?
游戏情节的发展
游戏过程中有哪些情节的变化?
每次情节变化的诱因是什么?
游戏内容是否丰富?
游戏中的语言和交往
幼儿在游戏中的表达和交流如何?
同伴关系如何?
游戏中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遇到矛盾冲突时如何表现?
是否能采用协商、轮流、适当妥协等方式化解矛盾?
游戏的持续时间与游戏兴趣
幼儿游戏时间持续的长短如何?
持续多久后开始转移的?
游戏过程中表现出的投入程度如何?
对游戏规则的理解和遵守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是否能控制自己,自觉遵守游戏规则?
若因缺乏规则导致发生冲突,是否能通过协商来确定游戏规则?
是否能坚持遵守规则?
游戏常规
是否在成人提示下遵守游戏规则?
幼儿是否能自觉遵守游戏规则?
幼儿是否能爱护玩具?
幼儿行为是否有序,能否及时收放材料?
观察记录要点
观察幼儿实施计划的情况。
观察幼儿选择和使用材料的过程。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状态。
观察师幼互动情况。
观察幼儿制定和遵守规则的情况。
观察幼儿是否愿意参与回顾环节,是否能围绕自己做的计划进行回顾,展示自己的作品等。
观察角度
从游戏兴趣角度。
从角色扮演角度。
从游戏常规角度。
观察目的
了解幼儿的真实游戏意图和需求。
提供适宜的材料和情感支持。
助力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
综上所述,游戏观察的内容涵盖了游戏主题、角色、材料、时间、场地、心理氛围、情节发展、语言交往、规则遵守、常规遵守、观察记录要点、观察角度和观察目的等多个方面。这些内容帮助教师和研究者全面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情绪、认知发展以及社交能力等方面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