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通常被划分为以下六个阶段,这些阶段反映了从项目启动到软件交付及后续维护的完整流程:
一、项目计划阶段(可行性分析阶段)
目标设定:
明确软件要解决的问题、预期功能及用户需求。
可行性评估:
分析技术、经济、社会等条件,撰写可行性报告。
资源规划:
确定项目所需资金、人力、物力及时间安排。
二、需求分析阶段
用户沟通:
与用户深入交流,收集功能、性能、界面等需求。
需求文档化:
将需求转化为详细的需求规格说明书(SRS)。
需求评审:
通过评审确保需求明确、无歧义。
三、设计阶段
架构设计:
确定软件整体结构、模块划分及数据流。
详细设计:
设计模块接口、数据库结构及算法流程。
设计评审:
验证设计满足需求且具备可实施性。
四、编码与实现阶段
编码开发:
按设计文档编写源代码,遵循编码规范。
单元测试:
对模块进行独立测试,确保功能正确性。
代码审查:
通过同行评审提升代码质量。
五、测试阶段
集成测试:
验证模块间接口及整体系统功能。
系统测试:
从用户角度测试软件性能、兼容性等。
缺陷修复:
根据测试结果修复问题并优化性能。
六、部署与维护阶段
部署上线:
将软件部署到生产环境,完成用户培训。
后期维护:
修复运行中的故障、更新功能及优化性能。
持续改进:
根据用户反馈调整软件,适应变化需求。
补充说明
软件工程3.0强调AI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将部分阶段(如设计、测试)与AI技术结合,提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不同文献对阶段划分存在差异,例如将项目计划单独列为阶段,或合并某些阶段(如将编码与测试合并)。但核心流程(需求-设计-实现-测试-维护)是共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