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质量属性主要包括以下指标:
功能性
适合性:软件功能是否符合用户明确或隐含的需求。
准确性:软件输出结果的正确性和精确度。
互操作性:软件与其他系统或组件交换信息并使用已交换信息的能力。
功能依从性:软件是否符合相关功能标准和规范。
可靠性
成熟性:软件在正常运行时满足需求的程度,可通过平均失效间隔时间(MTBF)等指标衡量。
容错性:软件在出现故障时仍能继续执行或恢复到正常状态的能力。
易恢复性:软件从故障中恢复并恢复正常运行的速度和程度。
可靠性的依从性:软件是否符合相关可靠性标准和规范。
易用性
易理解性:用户理解软件功能和操作方法的难易程度。
易学性:用户学习使用软件所需的时间和精力。
易操作性:用户执行操作的便捷性和效率。
吸引性:软件界面和交互设计对用户的吸引力。
易用性的依从性:软件是否符合相关易用性标准和规范。
性能
响应能力:系统对事件的响应速度或在某段时间内处理事件的能力。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系统所能处理的事务的数量。
资源利用率:执行功能所需的计算机资源和时间的有效程度。
健壮性
在处理或环境中,能够承受的压力或变更的能力。
健壮性并不是说系统在发生错误时能继续运行,而是指系统按照事先定义好的方式运行。
安全性
机密性:保护信息和数据不被未授权访问的能力。
完整性:确保信息和数据不被修改或破坏的能力。
不可否认性:防止用户否认其行为的能力。
可控性:对信息及系统访问和操作的监控能力。
可扩展性
软件因适应新需求或需求变化而增加新功能的能力。
可移植性
将软件系统从一个运行环境转移到另一个不同的运行环境的难易程度。
可维护性
当环境改变或者软件发生错误时,执行修改或者修复所作的努力程度。
可复用性
重用软件系统或某一部分的难易程度。
兼容性
在共享相同的硬件或软件环境的条件下,产品或系统能够与其他产品或系统交换信息,及执行其所需功能的程度。
可测试性
对软件测试以证明其满足需求规范的难易程度。
信息安全性
检测信息安全性对软件至关重要,包括抗抵赖性、可检查性、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信息安全的依从性。
这些指标为软件质量的评估和提升提供了系统框架,涵盖了从功能性到非功能性的各个方面,确保软件产品在各个方面都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