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标准化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国际标准
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和公布,适用于全球范围的标准。例如,ISO/IEC 9126:1991是一个广泛使用的软件质量标准,涵盖了功能性、可靠性、易使用性、效率、可维修性和可移植性等方面。
国家标准
由政府或国家级机构制定或批准,适用于全国范围的标准。例如,中国的国家标准包括GB(国标)等。
行业标准
由行业机构、学术团体或国防机构制定,适用于特定行业的标准。例如,美国的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和中国的国家军用标准(GIB)。
企业规范
由大型企业或公司制定,适用于本部门的标准。这些规范通常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和技术环境制定,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软件质量。
项目规范
由特定组织为某个项目专用,适用于该项目的软件工程规范。这些规范针对项目的特定需求,确保项目在特定环境下顺利进行。
此外,还有一些特定的软件工程标准,例如:
FIPS135:美国国家标准局发布的《软件文档管理指南》。
NSAC-39:美国核子安全分析中心发布的《安全参数显示系统的验证与确认》。
ISO5807:国际标准化组织公布的《信息处理—数据流程图、程序流程图、程序网络图和系统资源图的文件编制符号及约定》,现已被选用为中国国家标准。
GJB系列标准:包括GJB438C、GJB5000B、GJB8000、GJB2115A、GJB 5235A-2021等,用于军用软件研制的标准。
这些标准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发挥着重要作用,确保软件开发的规范性、可靠性和高效性。在选择和使用这些标准时,应注意其适用范围和时效性,以确保软件项目的顺利进行和高质量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