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软件领域存在以下主要短板:
技术落后:
国产工业软件尤其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仿真软件CAE、辅助制造CAM、电子设计自动化EDA等,依然落后国际最高水平30年以上。
市场份额萎缩:
国产工业软件在国内市场的份额急剧萎缩,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25%下降到现今的5%左右,技术和规模都没有优势。
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我国在工业软件领域的基础薄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高端领域实力不足,导致在智能制造、自动化控制等高端领域依赖国外软件。
产业链不完整:
产业链协同效应尚未充分发挥,企业规模较小,自主创新能力亟须提升,导致产业链上下游主体间协同不畅,周边服务生态覆盖不到位。
人才结构不适应:
工业软件人才结构还不能适应工业软件可持续发展的需求,高端人才供应不足。
缺乏良好的创新协同生态:
本土企业主导的创新协同生态相对薄弱,企业工程技术研究、算法模型等基础研究攻关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不能深度协同。
安全保障能力不足:
工业软件对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支撑力还有待增强,核心数据全部沉淀在外部平台,对产业链安全甚至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收益周期长:
工业类软件在收益周期上往往需要更久的时间,同时还要看硬件的突破时间,导致企业在这方面长期投入较少。
综上所述,我国工业软件领域在技术、市场、产业链、人才、创新协同、安全保障和收益周期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需要从政策引导、资源整合、自主创新、产学研结合等多方面进行改进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