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游戏之所以不好做,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创新不足与同质化严重
玩法创新缺失:许多国产游戏依赖成熟的商业模式,如抽卡、MMORPG框架,导致玩法高度同质化。例如,大量开放世界游戏效仿《原神》,但缺乏核心机制的突破。
题材局限:仙侠、武侠题材占比过高,科幻、现代都市、社会现实等题材开发较少,且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常流于表面。
技术与工业化能力短板
引擎与工具链依赖:主流商业游戏多依赖Unity、Unreal等海外引擎,自研引擎尚未形成生态竞争力,工具链效率与适配性不足。
图形与AI技术差距:在3A级游戏的物理渲染、全局光照、动作捕捉等技术上仍落后于国际一线厂商,AI在NPC行为逻辑、动态叙事中的应用也处于探索阶段。
项目管理经验不足:大型项目常因工业化流程不完善导致延期或内容缩水,例如《黑神话:悟空》早期演示与最终成品的平衡问题曾引发玩家担忧。
内容深度与叙事短板
剧本与角色塑造薄弱:许多游戏剧情缺乏情感共鸣,角色塑造偏向刻板化,世界观构建常依赖“堆设定”而非自然叙事。
市场与玩家需求问题
市场导向:国内游戏市场往往以利益为导向,游戏开发与运作均以利益为主导,缺乏对玩家需求的深入了解和满足。
玩家素养:国内玩家整体游戏素养不高,导致快消品、速食游戏能够赚得盆满钵满,而用心做独立游戏的艺术家却难以生存。
政策与审核问题
严格的游戏审核标准:国内游戏审核标准严格,有时为了符合标准不得不对原设计进行更改,导致游戏质量下降。
政策风险:游戏可能因丑化政府形象或提出质疑而被突然禁售,增加了游戏开发的难度和风险。
文化与创新氛围
创新氛围受限:国内游戏创新氛围受到抄袭等不良风气限制,许多游戏制作团队缺乏创新动力。
文化差异:国内游戏市场注重免费游戏和玩家之间的竞争,难以诞生文化内涵丰富的游戏作品。
综上所述,国产游戏在创新、技术、内容深度、市场导向、政策环境和文化氛围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共同导致了国产游戏整体质量难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要改善这一现状,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鼓励创新、提升技术水平、优化游戏内容、改善市场环境、放宽政策审核以及培养玩家素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