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认为游戏是一种 智力的活动,并且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手段。他将游戏放在儿童智力发展的总背景中去考察,试图通过研究儿童的游戏和模仿,找到沟通感知活动与运算思维活动之间的桥梁。皮亚杰提出游戏是思维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决定了他们不同的游戏方式。他进一步将游戏分为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和有规则游戏,这些游戏分别与认知发展的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相对应。
具体来说,练习性游戏出现在感知运动阶段(0-2岁),特点是重复已习得的活动以取得“机能性快乐”;象征性游戏出现在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通过运用表象把当前事物当作另一个不在眼前的事物使用;有规则游戏则出现在具体运算阶段(7-12岁),游戏受规则制约,以小组活动为主要形式。
皮亚杰还指出,游戏的实质是同化超过了顺应。儿童早期认知结构发展不成熟,不能够保持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协调或平衡。这种不平衡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顺应大于同化,表现为主体忠实地重复范型的动作,即模仿;另一种是同化大于顺应,表现为主体完全不考虑事物的客观特性,只是为了满足自我的愿望与需要去改变现实,这就是游戏。
因此,皮亚杰的游戏理论强调了游戏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游戏不仅是儿童智力活动的一部分,还是他们适应环境、发展认知和情感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