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游戏能够上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信息不流通:
在上世纪的雅达利时代,由于信息流通不畅,玩家在购买游戏前往往无法充分了解游戏的实际内容,这为垃圾游戏的生存提供了空间。
低门槛分发:
目前,在商店如Steam Direct发布一款游戏需要花费100美元,如果游戏达到了1000美元的销售额,这笔费用还能退还。这种机制降低了分发游戏的门槛,使得更多独立游戏开发者能够参与游戏开发,但同时也为一些制作粗糙的游戏提供了机会。
利用平台机制:
有开发商利用PlayStation商店的机制,通过将大量游戏上架到商店的“Games To Wishlist”部分,来获得首页推荐和曝光量。这些游戏通常是快速拼凑的资产复用作品,且发布日期虚假,利用了平台推荐的漏洞来获取流量。
开发者手段:
一些开发者会专门制作粗制滥造的“换皮游戏”,他们使用现成的游戏机制和模板,通过误导玩家甚至平台来赚钱。这些游戏在项目描述中会列出所有游戏类型,购买评论,优化商店界面等手段来提高排名和销量。
成本控制:
为了尽可能降低开发成本,一些开发者会采用上述方法,包括使用Unity引擎自带的素材进行翻新,迅速发售低价游戏,从而减少开发时间和成本。
综上所述,垃圾游戏能够上架的原因包括信息不流通、低门槛分发、利用平台机制、开发者的不正当手段以及成本控制等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一些制作粗糙、内容不丰富的游戏能够在市场上获得一定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