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游戏在行业内一直表现不佳,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市场环境不利:
阿里游戏在腾讯已经占据中国游戏市场50%以上份额的情况下,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腾讯在游戏行业的深厚积累和庞大用户基础,使得阿里游戏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成绩。
根基薄弱:
阿里游戏缺乏端游时代的经验,也没有积累下可以拿得出手的顶级IP。阿里主要依靠影视IP来支撑游戏,但这些IP并没有转化为爆款游戏。
流量入口有限:
虽然淘宝和支付宝是阿里旗下的两大流量入口,但它们的目的性很强,分别是购物和支付,游戏场景较少,难以有效转化为游戏用户。
公司基因问题:
有业界人士指出,阿里在游戏业务上的投入虽然多,但缺乏“好好做游戏”的DNA。阿里在游戏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有投入,但未能建立起足够宽的护城河。
战略定位不明确:
阿里游戏在战略定位上存在模糊性,既想取信于老总,又想取信于用户,但往往顾此失彼。例如,有合作方反映阿里提出的要求过于商业化,影响了游戏的纯粹性和用户体验。
内部派系斗争:
阿里游戏在收购简悦后,出现了以简悦为主的网易派和以久游为主的UC派,这种内部派系斗争可能影响了游戏的开发和推广。
依赖外部支持:
阿里游戏的一些成功作品,如《三国志战略版》和《三国志幻想大陆》,离不开阿里大文娱的支持和IP授权。一旦失去这些支持,游戏的表现可能会受到影响。
综上所述,阿里游戏在市场竞争、根基薄弱、流量入口有限、公司基因、战略定位不明确、内部派系斗争以及依赖外部支持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其在游戏行业内一直未能取得显著成绩。尽管近年来有所改善,但要真正在游戏行业站稳脚跟,仍需付出更多努力和时间。